第356节
她爸的胳膊,一副要瘫倒的模样。
陶静、王佳佳还有周伟他们更不用说了,平常模拟题做的再多,上考场了感觉还是不一样。
“行了行了,别想了。”江海潮早就巴望他们赶紧考完,好方便她抓壮丁了,“走走走,去我家吃饭,吃过饭我们去市里,组织有重要的任务要交给你们。”
陶静还在跟王佳佳对答案,懊恼自己搞错了一道题,她应该画个图的。
江海潮催促她俩:“走吧走吧,考完忘了这一茬。大不了上自费嘛,好不容易能喘口气了,赶紧打起精神来,自己挣赞助费。”
大家这才有种噩梦终于结束,生活回归正常的感触。
就是嘛,他们的重点是挣钱来着,怎么能沦为分数的奴隶来着。
哎哟哟,要加油了。
因为补习的事,他们足足浪费了快一年的时间。尤其现在江海潮进了一中的美术班,笼络了一个班的美术生,他们一下子多了好些竞争对手。
“放心!”江海潮笑嘻嘻地给大家打包票,“活儿多着呢,我只怕人手不够。”
美术生们看着之前没打过啥交道,此刻重新出山的前辈们,心情复杂不已。他们怀疑自己将来有一天也会变成这样,放着好日子不过,反而生怕没活干。
“走走走。”江海潮招呼人,“赶紧跟我回家吃饭吧,今天杨婆奶烧了好多菜呢。”
卢爸爸不好意思跟着跑去人家里蹭饭,只能挥挥手强调:“海潮,家去跟你家大人说啊,卡拉ok房的事。”
江海潮头都不回:“晓得唻,会讲的,肯定讲。”
至于讲了以后,家公爷爷听不听那可跟她没关系了。
这事她还真不太关注。
属于那种,搞吧,也行,弄个二三十间包房,装修加购买设备,简单点的话,大概往里面投五十万就差不多了。反正她要弄的是湖港人自己也舍得玩的卡拉ok,不需要多豪华,怎么简单实用怎么来。
以三十间包房,每间能待五个人,一晚上包间费五十块来算,一天下来刨除所有开支,进账七八百块应该不是问题。
周末生意应该更好,大概能客满,一天下来两千的进账估计有。这么算一算,每个月估计能挣三四万。
也许还不止,唱卡拉ok的人会吃零嘴的。哪怕用饭馆的价格卖给他们,同样好赚的。
如此一来,倘若运气好,一年就把本钱收回头了,后面算纯赚呢。
属于很挣钱的买卖了。
嗯,况且湖港多了个大型的卡拉ok房,理论角度上讲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。而湖港人气越高,越能带来集聚效应,越方便他们挣钱啊。
但不搞呢,好像也可以。反正江海潮对此事并没有那种势在必行的冲动,她属于无所谓的状态,掏钱没二话,让她多操心就难了。
谁叫她五音不全,对音乐兴趣一般呢。
不像服装和卖花事业,这二者她深度参与了,所以必须得做起来。
甚至连影子还没瞧见的印刷厂也一样,她看好贺卡事业的未来发展,决心在里面好好分一杯羹。
一群小孩呼呼啦啦地往村里跑。
周围的麦田已经变成了水田,插秧机发出呼呼的声响往前滚,一排排绿油油的秧苗便稳稳地站在了波光潋滟的水田里。
插秧机啊,真插秧机!
一中的学生惊呆了,江海潮也看得目瞪口呆。
有一说一啊,她在湖港长到12岁,头回见到活生生的插秧机。他们湖港竟然也用上插秧机了!
“之前收麦子也是收割机啊,还有脱粒机。大姐你不知道吗?”杨桃疑惑了一声才回过神,“哦,上个礼拜你没回来。”
上个礼拜他们忙着到处推销大麦花贺卡呢,压根没空回家。
冯雪也没注意这事,这会儿好奇得不行:“怎么上机器了,我还以为会请麦客呢。”
这事卢艳艳知道,机器还是她爸从外面弄过来的:“双抢呢,没那么多麦客用。除了那种套种西瓜的田是麦客收的,其他的全是机器割的。”
为什么呢?忙呗。
农民或者说所有的劳动人民都现实的很。
什么舍弃一天数百的收入只为回家下田干活,那不是正儿八经天天待在农村的人。
真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农民会选择自己挣了那几百块,然后拿出一部分请人或者机器干活。